1月18号ACCA考试成绩公布这天,看着大四的师兄师姐相继出坑,真心羡慕嫉妒。而我也终于收到了F9与P1分别以80分和72分pass的邮件。这两门的分数虽不算特别高,但皆超出自己的预期,就在收到成绩的前一晚,我还在担心P1需不需要三月份补考!但是后来细想,这个分数还是很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了。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备考的一些真实的体会。

ACCA P1 备考阶段:

一、不擅长记忆只能早做准备

P1号称是全球默写大赛,对于我这样高中选择理科的不太擅长记忆和背诵的学生,一开始真的是无从下手。2015年6月份的F7和F8都是考前两周突击,结果低分飘过。所以学期初我就下定决心要早早开始准备P1。

这学期的P1总共只有8次课,9月底开始上,11月中就结束了。很感谢教P1的ACCA老师,从第一周开始几乎每周都会布置作业并且要求上交,这是为了帮助我们提前找到答题的感觉。只是那时候我对书上的理论并没有开始背诵,只有大概印象,做题也只能对照答案进行精简,再稍微换成自己的话作答。所以每次做作业,连分值10分的小题我都要花上至少1个小时的时间。

到了10月底,课程已经过半,这种状态仍然没有得到改善。记得那时麦老师说,某年她教我们学院,P1全球统考成绩排学院第一的那位学生,平时作业似乎也并不是非常出色。后来问她有什么经验,她说就是把整本讲义背下来了。于是在11月份,我决定开始背书。

二、与小伙伴相互促进

在6月份的时候我和一个同学一起泡馆备考F7,F8,于是这学期仍然是和她一起。我背书没有什么诀窍,先制定计划,到哪一天背到哪一章,每次背新的之前要先将旧的全部再背一遍,这样是起到了重复记忆的作用。我和搭档在闲暇的时候就互相考对方,顺便也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。

就这样,到12月初,我们已经对P1整本讲义熟悉到连哪句话在哪一面的左上角还是右下角都记住了。每天骑车去图书馆的路上甚至把背书当成是一种乐趣了。我们常调侃说我们每周几乎把全部的精力用在P1上,周末看一次F9就当做是放假了。当然,我们也是劳逸结合的,隔三差五就出去吃饭、看电影或运动,放松心情,缓解压力。我是那种不能熬夜看书和不能持续高强度学习的人,但是效率较高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,不能一概而论。

三、背书不是全部

到了11月底,离统考还有2周的时间,看了ACCA考友论坛的相关推送和微信讲座,感到安心不少。这时候我开始刷真题。其实,完整的卷子我只做了201312和201406这两套,严格限时,只是为了模拟真实考试的情景,看看自己答题的速度和习惯能不能适应。除了这两套真题,其他的我都没有写下来,就是先看题目,纯记忆的部分就在脑海中过一遍,结合案例的就在案例中划出每一题应该答到的点,然后直接看答案。虽然不能完全学得来答案那种专业的文书,但是有一些词汇和用语是几乎什么题目都可以用得上的,像underpin market confidence, act in shareholders’ interest等等,还有各种letter, report, memo的格式、开头、落款和语气,都要善于归纳总结。

另外,教我们F9的老师分享了两篇ACCA考友论坛发表的关于ACCA评卷标准的推送,作者是一位ACCA marker,我认为除了一些答题技巧外,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每道题都要做,有的题甚至可以只回答很少的部分,但是一定要做,因为marker可以从你回答的题目中,看出你的知识结构,从而判断是否给50分。

P1考试的时候,我是先做B部分选做题,有些不确定的题目还是硬着头皮写上去了,比如一道大题有两小题的问法几乎一样,一个是risk avoid一个是mismanagement avoid,我就将结合案例的细节作了一些变动。最后做第一道大题的时候,时间还是不够,最后一道小题是journal,我只将开头、中间提纲和最后的落款简单写了一下就到点了。P1考试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考完也并不知道自己考得如何,结果拿到成绩的时候就有点出乎意料甚至侥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