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12月的逼近,2017年只剩两次基金从业资格考试。伴随着“基金从业考试热”的持续升温,一股“挂靠风”也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。
 
所谓“挂靠”,实际上指的是一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为了登记备案或者是保壳,寻找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在单位“挂职”,并给予其一定的酬劳。
 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种行为无疑是在规避监管。
 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金融委员会法案室原主任朱少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严格上说,这种行为是违规的,基金管理公司招用持有从业资格的人员,不签正式合同,不给工作,这种借用资格应对监管部门和协会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。”
 
“挂靠”生态链
 
对于很多持有基金从业资格的人来说,“要求低,事情少”的基金资格挂靠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 
“我觉得,报酬算一方面,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基协有规定,如果不能在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的四年内从事相关工作,拿到基金从业资格证,我的从业资格就会被取消,但挂靠到基金管理公司,他们可以帮我拿到这个证。”北京一位已经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表示。